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第一张名片:网站建设那些事儿
说实话,第一次帮朋友公司做网站时,我差点被那些专业术语砸晕。"响应式设计""CMS系统""SEO优化"——每个词都像天书。但折腾了三个月后突然开窍:网站不就是企业在互联网上的门面吗?就像我们见客户总要穿得体面,网站就是那套24小时在线的定制西装。
一、为什么企业非得有个像样的网站?
去年参加行业展会时遇到件趣事。隔壁展位的老张拉着我吐槽:"花三万块印的画册,客户翻两页就扔桌上了。"我指了指他写在易拉宝上的网址,结果加载了半分钟跳出个布满闪烁广告的页面。老张的表情我至今记得——活像吞了只苍蝇。
这事儿特别典型。现在谁还靠纸质资料谈生意?客户第一反应都是上网搜你。数据显示,75%的用户会通过网站判断企业可信度。想象下,潜在客户点开你的网站:要是还停留在十年前那种Flash动画满天飞的风格,或者干脆显示"该页面无法访问",这单生意基本就黄了。
二、制作网站的三大认知误区
我见过太多老板在这事上栽跟头。最常见的就是把网站当电子版宣传册,首页非得塞满董事长致辞、发展历程、荣誉墙。拜托,用户点进来是想看你能解决什么问题,不是来听企业年度报告的!
还有个特别要命的误区是盲目追求"高大上"。有次看到家初创公司花二十万做网站,首页是段3D渲染视频——确实酷炫,但加载要18秒。后来听说他们三个月后就换回了极简版,因为客户根本没耐心等。
最哭笑不得的是那些迷信模板的。我认识个餐饮老板,直接买了套婚纱摄影模板改LOGO就用。结果顾客预约时页面还飘着"新郎新娘感言"的栏目,这不成黑色幽默了吗?
三、好网站的五个隐藏标准
做了这么多年顾问,我发现真正有效的网站都有共性。首先是加载速度必须快,现在人耐心比金鱼还短,3秒打不开就88了。有个做机械配件的客户,把首页图片压缩后,询盘量直接涨了40%,你说神不神奇?
其次是动线要符合用户习惯。就像超市会把畅销品放右手边,网站也得让用户三秒内找到想要的信息。我特别欣赏某母婴品牌的做法:首页最显眼位置不是企业介绍,而是个"您需要什么"的选择器——备孕/0-1岁/1-3岁,点进去就是对应解决方案。
移动端适配早就是基本功了。但很多人不知道,现在谷歌搜索60%来自手机。上周帮朋友看后台数据,他那个没做移动适配的网站,跳出率高达83%。换句话说,10个手机用户点进来,8个扭头就走。
四、从策划到上线的避坑指南
要是现在让我从零开始做网站,肯定会先拿着用户画像和团队吵三天。没错,就是得吵。上次帮教育机构做站,市场部非要放校区照片,教学部坚持要展示课程体系,最后我们做了个AB版首页——数据证明带课程大纲的版本转化率高27%。
内容管理系统(CMS)的选择特别有意思。就像选车,有人非要买顶配路虎,结果平时只在市区接送孩子。其实很多开源系统足够中小企业用了,关键看编辑人员会不会用。见过太多花大钱买系统,最后更个新闻还得找外包的案例。
测试阶段最容易翻车。有家客户上线前没检查表单,结果留了半个月的客户信息全没存进数据库。现在我们都养成了怪癖:上线前要换五种浏览器、三台手机反复测试,连老年机的IE6都不放过。
五、网站上线才是开始
很多老板以为网站做完就万事大吉,其实好戏才刚开始。就像买完钢琴不练习,再贵的施坦威也是摆设。我自己的习惯是每周看谷歌分析数据,有次发现"解决方案"页面停留时间特别短,改成了问答形式后,转化率立刻翻倍。
内容更新这事太重要了。见过最绝的是家律所,每周更新真实案例解析,两年后这个栏目带来的咨询占业务量60%。相反,那些五年前新闻还挂在首页的企业,很容易被当成僵尸公司。
说到最后,网站真正的价值在于它是活的数字资产。去年帮客户改了个在线预约功能,结果疫情期间反而业绩增长。现在回头看,那些觉得"网站没用"的企业,八成是没把它当战略工具来经营。
(写完突然想起老张上周发消息,说他重做的网站接到了海外询盘。你看,门面收拾好了,生意自己会敲门。)